“政協委員身份讓我可以用更開闊的視野看民生,更好地將科學研究與民生所需相結合。”作為自治區政協委員,寧夏農林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張蓉,致力于將科學研究與民生需求緊密結合。她深知,農業是國家的根本,其健康發展直接關系到國家的糧食安全與農民的生計。
在調研中,張蓉發現依賴化學藥劑防治病蟲害,不僅對環境造成了嚴重污染,還威脅到農產品的質量和安全。相比之下,生物農藥的應用卻顯得極為有限。張蓉深感憂慮,她意識到生物農藥的應用對于解決產業高質量發展和生態保護之間的矛盾具有重要意義。
于是,在去年的自治區兩會上,張蓉提交了《關于加強“六特”產業生物農藥應用的提案》。她建議設立科研項目和專項資金,提升寧夏生物農藥研發能力;建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整合資源推動技術快速進步和成果轉化;設立登記補貼專項資金,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同時,加大補貼、推廣、宣傳和技術培訓力度,推動生物農藥在寧夏的普及和應用,提高農民對生物農藥的認知度和使用技能。
這份提案很快得到了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和積極響應。在提案的推動下,寧夏地區的生物農藥應用取得了顯著成效,化學農藥使用量明顯減少,農產品的質量和安全得到了顯著提升。這一成果不僅為寧夏地區的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為全國的農業生態保護提供了有益借鑒。
此外,張蓉還關注到寧夏節水灌溉對農田生態系統的影響。她發現節水灌溉評價大多偏重經濟性和技術性,對規模化節水灌溉可能引發的土壤次生鹽漬化、耕作層干化和灌區農田防護林退化死亡等風險考慮較少。為此,她提交了《關于加強寧夏規模化高效節水對農田生態系統風險的提案》,建議加強對農田生態系統保護的認識,在發展高效節水灌溉的同時,更要關注農田生態系統的保護。
張蓉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政協委員的責任與擔當。她表示,將繼續緊跟世界農業科技前沿,立足工作實際,認真履職建言,為寧夏的農業科技發展和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記者 楊淑瓊)